聚沙成塔,善行致远——解读虔宁商会的公益筹款创新之路‌

虔宁商会
2025-05-03
来源:赣州市虔宁商会


聚沙成塔,善行致远——解读虔宁商会的公益筹款创新之路‌


在赣南这片红色土地上,赣州市虔宁商会以独特的公益筹款模式,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转化为看得见的温暖力量。从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响应到乡村振兴的长期投入,这个拥有238家会员的商会组织,用十余年探索出了一条兼具效率与创新的公益路径。


‌一、多元渠道:织密善款筹集网络‌

在善款募集上,虔宁商会展现出极强的资源整合能力。面对2022年宁都县突发疫情,商会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双轨并进的模式,仅用48小时便集结20余万元善款。线上依托会员企业微信群发起“爱心接龙”,线下由副会长带队深入工业园区动员,最终将医用防护服、消毒设备等紧缺物资精准送达抗疫一线。这种“闪电式筹款”的背后,是商会长期构建的“三级响应机制”:核心会员企业率先捐赠树立标杆,中小会员接力参与,最后通过乡情纽带发动在外宁都籍人士支援。


在常态化公益中,商会创新推出“公益项目合伙人”制度。2023年发起的“金秋助学”计划中,14家企业以“认领帮扶”形式包干资助28名孤儿,每家企业每年定向捐助5000元直至学生完成学业。这种“责任到企”的模式既保障了资金稳定性,又让捐赠者直观感受公益成效。


‌二、创新模式:让善款产生裂变效应‌

虔宁商会深谙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的公益智慧。在乡村振兴实践中,商会将传统捐款升级为产业扶持:2023年启动的“红脚艾草种植项目”中,会员企业不仅捐赠50万元启动资金,更提供种苗、技术培训并签订保底收购协议。这种“资金+技术+市场”的全链条帮扶,使每亩艾草为农户增收3200元,真正实现“输血”变“造血”。


面对小微企业捐赠能力有限的现实,商会创造性推出“时间银行”互助体系。会员企业可通过提供免费法律咨询、设备共享等服务折算公益积分,累计积分可兑换商会资源对接服务。这种非货币化捐赠模式,三年间已促成价值超80万元的资源置换。


‌三、长效机制:筑牢公益事业根基‌

为保证善款使用的透明高效,商会构建起“三位一体”监管体系:由监事会牵头成立公益资金管理委员会,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年度审计,并通过微信公众号每月公示收支明细。在2021年白血病患儿救助项目中,从发起募捐到拨付治疗费用的全过程均在会员群直播,赢得广泛信任。


银企合作机制的建立更让公益事业如虎添翼。商会与赣州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协议,将会员企业的信贷额度与公益投入挂钩——企业每捐赠1万元公益金,可获得20万元低息贷款额度。这种“公益反哺商业”的设计,既扩大了善款来源,又实现了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良性循环。


‌四、社会联动:构建公益生态圈‌

通过“公益+”模式,商会不断拓展善款筹集场景。在传统节日打造品牌活动:端午节组织“爱心粽义卖”筹集社区养老基金,重阳节举办“银发摄影展”吸引企业冠名赞助。更与深圳赣州商会等兄弟组织建立“公益伙伴计划”,在红色研学之旅中嵌入募捐环节,实现跨区域资源联动。


如今,数字化手段正在重塑公益图景。商会开发的小程序“虔宁益站”,设有“微捐赠”“公益商城”等模块,消费者每购买一件助农产品,系统自动计提1元进入公益基金。这种“消费即慈善”的模式,让日常行为转化为公益力量。


从紧急救援到长效机制,从资金募集到价值创造,虔宁商会的实践揭示:现代商会的公益筹款早已超越简单的募捐行为,而是演变为资源整合、模式创新与社会治理的复合型工程。这种创新探索,不仅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开辟了新路径,更在赣南大地上书写着商业向善的温暖篇章。

赣州市虔宁商会

虔宁商会

http://www.gzsqnsh.cn
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